4. TRÁNH THẦN LUẬN
争臣論
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,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?學廣
而聞多,不求聞於人也;行古人之道,居於晉之鄙,
晉之鄙人,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。大臣聞而薦之,
天子以為諫議大夫。人皆以為華,陽子不色喜。居於
位五年矣,視其德如在野,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!
愈應之曰:“是易所謂恆,其德貞,而夫子凶者也;惡
得為有道之士乎哉?在易蠱之上九云:“不事王侯,高
尚其事。”蹇之六二則曰:“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”夫
不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。若蠱之上九,
居無用之地,而致匪躬之節,蹇之六二,在王臣之
位,而高不事之心,則冒進之患生,曠官之刺興,誌
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。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,聞天
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;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;而未嚐
一言及於政;視政之得失,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,忽
焉不加喜戚於其心。問其官,則曰:“諫議也”,問其
祿,則曰:“下大夫之秩也”,問其政,則曰:“我不知
也。”有道之土,固如是乎哉?
且吾聞之:“有官守者,不得其職則去;有言責者,不
得其言則去。”今陽子以為得其言,言乎哉?得其言而
不言,與不得其言而不去,無一可者也。
陽子將為祿仕乎?古之人有雲:“仕不為貧,而有時乎
為貧。”謂祿仕者也,宜乎辭尊而居卑,辭富而居貧,